导读 65岁的刘姨夜间突发剧烈疼痛,原是脑动脉瘤破裂。日前,医院神经外科在DSA造影下,应用支架辅助成功为患者实施栓塞。这也是医院独立完成的首例大型复杂宽颈动脉瘤手术。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动脉瘤长得像“葫芦”日前,65岁的刘阿姨夜里突发剧烈头痛,与家人就医院检查。经CT显示,刘阿姨出现蛛网膜下出血,初步诊断为脑动脉瘤,随后她被紧急转送到医院。 医院神经外科医务人员接诊讨论后,决定为刘阿姨施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中发现了“肇事”的宽颈脑动脉瘤。据了解,刘阿姨的脑动脉瘤足足有15毫米,大如蚕豆,且呈分叶状,看上去就像一个葫芦挂在血管上。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廖驭国告诉记者,脑动脉瘤是脑外科常见病之一,但一旦发病,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再次破裂将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需要尽快手术。另外大部分脑动脉瘤直径都在5毫米左右,直径10毫米以上都属于大型范围,这位患者的脑动脉瘤足足有15毫米,一旦再次破裂后果不堪设想,须行手术治疗。 2小时手术成功“拆弹”记者了解到,脑动脉瘤的治疗原则是完全闭塞瘤体,将动脉瘤腔排除于血液循环之外。传统的治疗方法需开“颅”动刀,手术创伤大、出血多,且术后恢复慢,容易复发。在医院引入DSA设备后,通过血管介入进行动脉瘤栓塞,防止其再次破裂成了最有效的手术方式。 尽管介入治疗脑血管病变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由于刘阿姨脑中的瘤体极为大型且复杂,医院神经外科的医务人员仍然不敢轻视。“手术还是有一定的风险。首先,常规的弹簧圈栓塞容易堵住载瘤动脉,引起大面积脑梗塞;其次,如果动脉瘤及其分叶无法完全栓塞,就等于颅内炸弹没有完全解除,将功亏一篑。”廖驭国说。 为避免植入的弹簧圈掉入或突入载瘤动脉,该科主任医师刘胜初、副主任医师廖驭国带领医务人员通过穿刺患者股动脉,先在患者颈内动脉内植入一个极小的支架,保持颅内载瘤血管的畅通,再以支架作为辅助装置,植入弹簧圈进行填塞,使瘤体不再破裂。从刘女士被送进手术室,直至出来,仅花了2个小时。 中老年女性高发脑动脉瘤很多人认为在脑动脉瘤破裂之前,患者并未有症状表现,几分钟前还好好的一个人,却因脑动脉瘤破裂,顷刻间便命悬一线。廖驭国指出,患有高血压、血管硬化及经常性熬夜、缺乏锻炼、烟酒过度等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都是脑动脉瘤的高发人群。 40岁-60岁的女性更加要注意,一旦发生剧烈头痛,就要当心是脑动脉瘤作怪,医院做CTA检查。此外,脑动脉瘤好发于秋冬季节,特别是气候冷热交替明显,更易导致动脉瘤破裂。“和脑中风、脑出血不一样的是,脑动脉瘤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一旦发生血管破裂,后果十分严重,首次破裂的患者,有1/3医院就已经死亡,还有1/3的治疗效果不明显,导致残疾、瘫痪,只有剩下的1/3是能完全好转的。”廖驭国说。 (来源:河源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