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内脑外星期四Episode84

时间:2021-12-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节目开头,我非常兴奋的和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短短两周,因为你们积极的转发和分享,听众已经从人上升到人了,这都是因为你们的努力!在前两周的节目中,我提到希望大家能把节目推荐给江苏以外的朋友,我们已经进入了上海、北京、广州、西安、大连等等大城市了。

  节目收听次数最多的是心脏、呼吸、消化,谢谢心脏科的朋友们!谢谢呼吸科的朋友们!谢谢消化科的朋友们!现在新的问题又来了,收听次数最少的是血液科、妇产科和儿科。我仔细回顾了一下这些收听最少的学科内容,觉得在文章的质量和筛选上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已有的听众反映也很好;我觉得这还是因为我的朋友圈里这些科室的朋友太少,所以增长的基数很低。这一周,我又要麻烦大家帮帮我啦,请心脏、呼吸、消化科的朋友帮我向你们的血液、妇产、儿科的同事们推荐JournalClub。

  还是那句话:宣传的成功与否,完全仰赖于你们的努力。我负责把节目做好,你负责把节目推出去!两周后,希望我能给大家带来好消息!

神内脑外星期四

NEUROLOGYTHURSDAY

EPISODE84

FDA新型“地坦”类5-HT激动剂治疗急性偏头痛

JAMA缺血性卒中后的溶栓时机和1年结局

AmJGastroenterolHepatol质子泵抑制剂与痴呆有关吗?

NeurologyCOVID-19伴神经症状者的脑脊液指标变化

PNAS脑外伤后稳定细胞能量水平的疗法可以恢复认知功能

拉米地坦(lasmiditan)

拉米地坦(lasmiditan)是口服、中枢神经系统渗透性、选择性、5-羟色胺1F亚型(5-HT1F)激动药,其作用机制不同于目前用于治疗偏头痛“曲坦”类药物,不具有血管收缩效应,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处于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偏头痛患者更为安全。年11月,FDA批准拉米地坦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

《随机对照研究:拉米地坦治疗急性偏头痛》Neurology,年12月(1)

  该研究目的是评价拉米地坦治疗急性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这项3期临床研究纳入成年偏头痛患者随机人,随机双盲接受口服拉米地坦mg、拉米地坦mg或安慰剂治疗,急性发作4小时内服药,并在48小时后记录头痛、恶心、恐音、恐光等症状。77.9%的参与者除了偏头痛外,存在≥1个心血管危险因素。

  与安慰剂相比,更多的服用mg拉米地坦的患者在给药后2小时内头痛症状消失(32.2%vs15.3%;优势比2.6,P0.),拉米地坦mg组为28.2%(优势比2.2,P0.)。此外,与服用安慰剂的患者相比,在给药后2小时最恼人的症状消失的患者比例,拉米地坦mg组达40.7%、拉米地坦mg组为40.9%,安慰剂组为29.5%(优势比1.6和1.7,P均0.)。不良事件多为轻度或中度。

  结论:在心血管疾病高危的急性偏头痛患者中,拉米地坦mg和mg都是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尽早恢复血流,包括静脉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机械取栓术,是挽救尚未梗死的缺血脑组织最为有效的方法。能够完成上述治疗的时间很有效,tPA需在症状发作后4.5小时以内,机械取栓术需在症状发作后6小时以内。

除了溶栓和取栓术以外,其他的干预措施也可以减少失能、并发症或脑卒中的复发:(1)在脑卒中发作后48小时内开始阿斯匹林抗血栓治疗;(2)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3)出院时长期抗血栓治疗;(4)采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降脂稳定斑块;(5)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度过之后降压治疗;(6)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变,如戒烟、锻炼、肥胖患者减重几地中海饮食;(7)神经保护治疗效果尚不确定。

《回顾性队列研究:缺血性卒中后的溶栓时机和1年结局》JAMA,年6月(2)

  从就诊至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door-to-needletime,DNT)较短与结局较好相关,但是较早采取治疗是否影响远期结局尚未明确。研究者采用美国大型登记系统,纳入了在6—年接受缺血性卒中治疗患者,共61,例患者,中位年龄80岁,中位DTN时间是65分钟;21%的患者在45分钟内接受溶栓治疗,44%的患者在60分钟内接受溶栓治疗。

  DTN时间≤45分钟的患者在1年时的死亡率低于DTN时间>45分钟的患者(31%vs.35%),再次住院率也低于后者(38%vs.41%)。在对DTN时间≤60分钟和>60分钟的患者所做的比较中获得了类似结果(死亡率,32%vs.36%;再次住院率,39%vs.41%)。

  结论:本研究证实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迅速采取溶栓治疗的价值,但是患者90天结局的改善尚不能转化为远期功能活动改善、或并发症和1年时的死亡率的降低。仍需其他研究来证实远期益处及机制。

《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阿司匹林在卒中伴有未破裂的小动脉瘤患者中的安全性》Neurology,年1月(3)

  这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旨在评价阿司匹林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合并≤7mm的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安全性。医院医院的研究人员,共招募了名患者,随访.4人年。

  参与者中,37.2%持续接受阿司匹林治疗,12例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破裂的发生率,非阿司匹林组和阿司匹林组分别为0.39/人年和0.06/人年。在多变量分析中,不受控制的高血压和5~7mm的动脉瘤破裂发生率高相关,而阿司匹林的使用与动脉瘤破裂率低相关。与其他组相比,未服用阿司匹林的、动脉瘤直径5~7mm、且血压控制不好的患者破裂比例最高。

  结论:阿司匹林是安全的,不服用阿司匹林的高危人群需要加强随访。

《病例队列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心房颤动患者服用抗凝剂后的微出血和预后》Stroke,年12月(4)

  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并接受口服抗凝剂(OACs)治疗的患者中,颅内微出血(CMBs)的疾病负担和位置对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尚不清楚。该队列研究纳入了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接受口服抗凝药的患者,这里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或血管性死亡。

  对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颅内微出血的存在与未来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风险比1.89;P=0.)。只有1个出血灶的患者与没有出血灶的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P=0.);然而,多发性出血灶、尤其是≥5个出血灶的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比例明显更高。脑叶和脑深部出血的患者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中,颅内微出血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显著相关(P=0.),但在直接口服抗凝药患者中则不相关(P=0.)。

  结论:在接受口服抗凝药的卒中合并房颤患者中,未来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风险随着颅内微出血负担的增加而增加,这种风险似乎华法林治疗组更为明显。

《病例对照研究:F2R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在轻度脑卒中或TIA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Neurology,年1月(5)

  研究目的是探讨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基因F2R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轻微脑卒中或TIA疗效的关系。研究纳入例卒中或TIA,随机分为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组和阿司匹林组,并对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分别检测CYP2C19*2(GA,rs)、CYP2C19*3(GA,rs)和F2R(IVSn-14A/T,rs)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F2R基因多态性中,AA纯合子占29.4%,杂合子占50.6%,TT纯合子20.0%。58.7%的参与者携带至少1个CYP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2或*3)。与单独服用阿司匹林相比,接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的AT基因型患者新发卒中的风险较低(7.6%vs11.3%;风险比0.63);TT基因型患者新发卒中的风险也较低(5.8%vs11.6%;风险比0.46),但在AA基因型携带者卒中风险没有区别。无论CYP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的携带状态如何,F2R多态性与氯吡格雷疗效之间都存在关联。F2R基因型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出血的风险无关(相互作用p=0.66)。

  结论:在接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的轻度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中,携带F2RT等位基因的患者卒中复发率低于未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

抑郁症

“抑郁”一词有多种用法,可以指一种心境状态、一种综合征或者一种独特的临床精神障碍。其中单相抑郁障碍根据综合征标准来定义,诊断基于病史和检查,采集病史时必须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shmo.com/zlff/128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