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患者常出现猝倒,为什么

时间:2016-11-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一般的原因是钩椎关节增生压迫椎动脉,颈椎横突孔增生狭窄、上关节突明显增生可直接刺激或压迫椎动脉,椎间关节产生过度移动而牵拉椎动脉,颈交感神经兴奋,反射性地引起椎动脉痉挛等。

常见症状和体征:

症状:常见是头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

特点:头颅旋转引起晕眩发作。晕眩发作时头颅的转向为健侧,病变在对侧。可有猝倒(dropattack)。

眩晕本型的主要症状,可表现为旋转性、浮动性或摇晃性。头部活动时可诱发或加重。

头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血管代偿性扩张引起。主要表现为枕部、顶枕部痛、也可放射到颞部。多为发作性胀痛。

视觉障碍为突发性弱视或失明、复视,短期内自动恢复。是大脑后动脉及脑干内3、4、6脑神经核缺血所致。

猝倒是椎动脉受到刺激突然痉挛引起。多在头部突然旋转或屈伸时发生,倒地后再站起即可继续正常活动。

其他表现:还可有不同程度运动及感觉障碍,以及精神症状

(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型眩晕。

(2)旋颈试验阳性。

(3)X线片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4)多伴有交感症状。

(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6)除外颈动脉Ⅰ段(进入颈、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椎动脉的解剖特点:

四段:起始段(椎前部)、

直行段(横突部)、

弯曲段(环椎部)、

颅内段(颅内部)、

六个弯曲:环椎部位于枕下三角内,此段走行复杂弯曲较多,故称弯曲段。前3个位于环枢段,后3个位于环枕段。

1小脑后下动脉瘤2a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共干(2b小脑前下动脉)3小脑上动脉4大脑后动脉P1段5大脑后动脉P2段6大脑后动脉P3段7大脑后动脉P4段8椎动脉9基底动脉10小脑后下动脉延髓前段11小脑后下动脉延髓外侧段12小脑后下动脉延髓后段13小脑后下动脉扁桃体上段

椎动脉起于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分支如下:

(1)脊髓前、后动脉发自椎动脉,分布于脊髓。

(2)小脑下后动脉发自椎动脉,分布于小脑后下部及延髓背外侧部。

(3)小脑下前动脉发自基底动脉,分布于小脑下前部。

(4)小脑上动脉发自基底动脉,分布于小脑上部。

(5)脑桥动脉发自基底动脉,分布于脑桥。

(6)迷路动脉发自基底动脉或小脑下前动脉,入内耳门,分布于内耳。

(7)大脑后动脉绕大脑脚向背侧,其皮质支主要分布于颞叶下面和枕叶内侧面,以及两叶上外侧面的边缘部。中央支亦起自根部,供应背侧丘脑、内、外侧膝状体及下丘脑等。

诊断方式:

询问病史、发作情况、

X线:正位及斜位片钩椎关节横向突出有诊断价值。

椎动脉造影:可发现椎动脉扭曲或狭窄,为手术指征。

要与以下疾病区别开,因为以下疾病也有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类似的症状。所以单纯的凭症状不能直接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

椎动脉先天闭塞

锁骨下动脉栓塞性脉管炎

内听动脉栓塞

美尼尔症

横突孔

?颈椎的横突部有横突孔,其中有颈动脉、静脉和交感神经通过。

?椎动脉为两侧锁骨下动脉的分支,一般由颈6横突孔进入,在寰枕关节入颅腔,在颅内合成椎基底动脉至小脑及内耳。

?椎骨活动时,横突孔壁能使其内部的组织结构受到牵拉或挤压,特别是椎间不稳定时,更易影响椎动脉与其周围的交感神经。

在推拿按摩,关节复位手法临床当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手法操作后患者突然晕倒或休克的颈椎病类型之一。

所以我们大家操作手法时,要有科学的医学检查参考,看清楚钩椎关节处的增生程度是否在安全范围内,确保患者的安全后,才能操作颈椎复位手法。避免对患者不必要的伤害。

扫描上面







































广西治疗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有哪些什么症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shmo.com/bjff/1097.html
------分隔线----------------------------